小靜(了解選擇權原理,讓我買對"履約價"不吃虧)
認識選擇權,讓投資的方法多樣化
透過定型化的模型,以合理的權利金設定投資標的
以台指選擇權為範例,了解選擇權
要操作選擇權進而獲利,當然首先要對選擇要有一定的認識。
我們在介紹選擇權的由來與最基本設計的原理後,
我們先來了解選擇權的遊戲規則及基本架構。
我們這裡介紹是以國內大家最熟悉的台指選擇權作範例,這樣才比較容易理解。
台指選擇權的時間間距
台指選擇權目前區分為 一週到期 與 月到期 的商品。
一週到期的台指選擇權自 每個週三起 至 次週的週三 止,
存續時間為一週,結算日為每週週三(該天如遇天災放假停止交易則順延一天),
台指選擇權的履約價位間距
台指3000以下每50點一個間距,
3000~10000間距為100點,
10000~12000間距為200點,
12000以上間距為400點,
另外指數位置+-3%的距離之內履約間距為1/2原間距。
台股指數
|
履約價格間距
|
3000以下
|
50點一個間距
|
3000~10000
|
100點一個間距
|
10000~12000
|
200點一個間距
|
12000以上
|
400點一個間距
|
月到期的選擇權則有連續三個近月及最近兩個季月。
而季月所有的履約間距都再乘以兩倍。
台指選擇權的權利金計算
台指選擇權的交易以報價的權利金做交易,
報價的權利金為點數,每一點折合新台幣為50元。
而選擇權權利金的結構最基本的就是P=IV+TV(P:權利金,IV:內含值,TV:時間值)。
內含值的計算
我們先了解一下甚麼是內含值?
目前台指選擇權的標的物是期貨
在台灣期交所的規則裏是現貨,
但在實際交易時台指選擇權跟隨的標的物為台指期貨,
這是因為選擇權結構的關係,
其中有一個評價理論(以後會做介紹),
如果台指選擇權的標的物平時是跟隨著現貨,
而台股現貨與期貨有一定的價差,
如此台指選擇權便能與台指期貨做組合而產生零風險的套利交易,
我們以F表示期貨,
W表示履約價位。
Call(買權)的內含值IV=F-W,
Put(賣權)的內含值IV=W-F,
我們舉實例:假設目前台指期貨的位置為9476,
則9400Call(買權)的內含值為9476-9400=76,就它的內含值有76點,
9500Call(買權)的內含值為9476-9500<0,內含值為0,
9500Put(賣權)的內含值為9500-9476=24,就是它的內含值有24點,
9400Put的內含值為9400-9476<0,內含值為0,
由於內含值IV必須大於等於0,
因此當算式所得結果小於0,我們便認為那是一個沒有內含價值的選擇權部位。
內含值是價平、價內及價外的判斷依據
對於這些部位的描述,
如果履約價位與標的物的位置一樣(或非常接近),
我們便稱為價平價位,
如果履約價位沒有內含值而且距標的物有一距離,稱為價外價位,
如果有內含值,稱為價內價位。
而價內價外的選擇權,
我們也依其與標的物距離的遠近
而稱為淺度價內、中度價內、深度價內
以及淺度價外、中度價外和深度價外。
資料來源:CMONEY
留言列表